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力凸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舞台。随着“出海”步伐的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商标布局与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布局商标时,普遍能做到在重点市场、重点类别对重点商标及时布局,而且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展和市场的扩大及时补充。但在对他人的商标进行监控防止抢注、前沿产品或服务的前瞻性布局、海外商标纠纷应对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近日,《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研究报告》(下称《研究报告》)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智能汽车主题活动上发布。《研究报告》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国外厂商,对其海外商标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上述判断。
驶入“快车道” 商标布局要跟上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很多中国汽车品牌已快速完成初步全球商标布局,但同时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去年年底,中华商标协会商标海外维权工作委员会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海外商标抢注预警报告》指出,该委员会在进行商标国际预警监测时发现,部分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的商标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疑似被抢注,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类别或者重要相关的类别。如果上述类别被抢注成功,将直接给企业出口带来商标侵权风险或者对产品销售带来阻碍。
“在新能源汽车出海步伐加快的国际背景下,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球布局、管理和保护是广大汽车厂商必须重视的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品牌与外观部马德里注册局运营司司长陈宏兵表示,新能源汽车是集成多领域先进科技成果的高价值消费品,保护这一领域的商标等无形资产自是应有之义。《研究报告》不仅及时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商标保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建议,希望相关问题和建议能够引起各方重视,助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做好商标海外布局,切实防范商标海外抢注和侵权风险,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品牌“走出去” 商标保护要有力
作为代表产品和企业对外形象、特点和文化的符号,商标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其参与海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利器。《研究报告》建议,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前,应通过市场调查、商标检索等方式充分了解同类企业在国外的商标状况、所在国家或地区商标法律制度及该国家或地区商标保护环境,进而明确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类别、确定合适的商标和商品或服务类别。
在进入海外市场后,应高度重视商标侵权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一旦遭遇商标侵权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企业还应提前构建商标保护网络,强化商标检索与排查工作,为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权利基础。
今年年初,中华商标协会马德里工作委员会、商标海外维权工作委员会发布《新能源汽车企业海外商标保护白皮书》,建议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强海外商标注册布局,积极注册和保护核心品牌和标识,掌握海外商标保护的主动权;建立海外商标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商标权益。
“商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商誉的重要载体,如果在海外遭遇商标抢注,将会对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造成困扰。”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表示,由于商标权的地域性较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标制度存在一定差异,一旦商标在海外被他人抢注,通过法律程序成功追回被抢注商标的难度和成本较大,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可能需要花高额费用购买被抢注的商标,甚至放弃相关海外市场,影响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商标是品牌出海的通行证,及时、完备的海外商标布局,是我国企业开展商标海外维权的重要基础。”熊文聪建议,在商品的生产销售地区、核心及潜在市场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及时进行商标布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防止商标抢注、维护品牌权益最有效的策略。同时,要对商品的生产地区、核心及潜在市场等重点国家和地区进行商标监测,及时了解自身商标是否被他人在海外抢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不断强化商标品牌意识,既要用商品品质和服务信誉在国际市场上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要及时进行商标海外布局并积极应对商标抢注和侵权行为,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亮相世界舞台,奏响中国品牌强音。